课程介绍

1、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航海学》是航海技术专业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它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有关航海基础理论、船舶在海上航行的航线选择与设计、船位的测定和各种条件下的航行方法等重要问题,为船舶安全、经济航行提供保障。 《航海学》是随着人类生产、商品贸易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两千多年前,我国已有船舶远涉重洋到日本、南洋等地进行贸易。我国明朝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规模之大,航程之远,举世闻名,特别是15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更带来了海上交通和贸易的迅速兴起。而船舶在海上航行,最首要的工作就是航线的选择,船位的确定,这是保证船舶安全,经济地从一个港口航行到另一个港口的基本保障,而航海学所研究的就是这些,因此航海学在海洋船舶驾驶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用科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航海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及空间卫星技术在航海上的应用,使航海技术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革,使《航海学》的内容也得到了极大的充实与发展。虽然《航海学》课程内容在不断更新,但它作为航海专业主干课程的地位却一直没有改变,《航海学》是国家海事局对五所航海本科院校航海技术专业本科学生参加海船船员适任证书全国统考的三门必考课程之一。 《航海学》课程主要由“航海专业数学”、“地文航海”、“天文航海”三个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体系构成。《航海专业数学》它是学习《航海学》课程的数学基础;《地文航海》的主要内容为陆标及电子定位、潮汐推算、航海图书资料和各种航海条件下的航行方法;《天文航海》的主要内容为天体定位及天测罗经差。1999年之前,国家海事局海船船员适任证书全国统考中,将《地文航海》、《天文航海》作为两门课程统考。1999年以后,为全面履行《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1995年修正案)》(STCW78/95公约),我国交通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简称97规则),签于这三门课程所具有的极其密切的关系和核心内容的一致,将其合并为一门《航海学》课程进行考试,《航海学》课程体系,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和变革,着重于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基础理论,拓宽知识面,增强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满足STCW78/95公约对航海技术人才的要求和标准。 2、理论课教学内容 2.1课程体系结构: 《航海学》课程从构成体系上讲,内容上主要分为三大块:航海地文、天文及仪器。 航海学基础知识包括地球和天球的基本概念、坐标系的建立、航向、方位和距离、天文三角形、天体位置坐标的转换、时间、海图的制作原理、海图保管和使用注意事项、各种船用仪器设备的原理、使用及维护保养等。 船舶定位又分为陆标定位、天文定位和电子定位。 陆标定位有方位定位、距离定位、方位距离定位和移线定位。 天文定位有太阳移线定位、白昼同时观测太阳、金星定位、白昼同时观测太阳、月亮定位、低纬度地区太阳特大高度求船位、晨光昏影测星定位。 电子定位有无线电测向定位、罗兰C定位,台卡定位和GPS定位。 2.2内容组织方式: 本课程分为“地文航海”、“天文航海”、“航海仪器”三个部分进行讲授。三者在结构上属于同一个大的体系,联系密切,但内容上相对独立,自成小体系。这样组织,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便于学生易于理解、学习和建立完整的航海学概念。 2.3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达到学生掌握一般航海理论基础知识,掌握船舶定位的各种方法和一般航行方法,了解航海图书资料的内容和使用方法,为今后的工作实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适应不断发展的航海技术水平的目的。 2.4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以全任务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为平台,以木兰山水上实践教学基地、武汉轮渡公司、上海货运有限公司、长航凤凰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结合水上航行实习,辅以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手段,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形式,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学生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评估、考试的要求,强化实际操作和运用,效果良好。 3、实践教学内容 航海学是航海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和必修课之一。通过航海实验教学,可使学生了解海图作业的国际规范,熟练掌握各种情况下的航迹绘算;掌握陆标定位的方法,为航线设计的顺利完成奠定必要的基础;掌握六分仪的使用,掌握天体定位的方法;了解各种仪器的原理、结构、操作、维护保养知识等。达到STCW78/10国际公约中有关规定及国家海事局有关船员适任考试和评估大纲的要求。 4、教学条件 《航海学》课程是航海技术专业主干专业课程之一,也是国家海事局海船船员适任证书全国统考的必考课程。2004年被学校评为校级优质课程,2005年被评为校精品建设课程。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已具备以下教学条件: 1、双语教学、教学大纲完善。结合专业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要,本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模式,采用著名教授Nathaniel Bowditch编著的《The American Practical Navigator》一书作为主讲教材,专业知识与国际同步,更好的实现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本课程组根据教学要求,编写了配套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并根据航海技术发展和海事局统考要求,不断更新、完善。 2、师资力量雄厚。本课程组教学人员中,高级职称6人,持有船长证书者4人,平均年龄44岁,年富力强,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学效果良好,在海船船员适任证书全国统考中,《航海学》课程的一次性通过率均在98%以上,名列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 3、试题库量大面广。该试题库涵盖了课程章节的学习重点、难点及船员适任证书考试的要点。已建成网上练习和自我评估的系统。并在航海技术07、08级海证备考中进行了广泛应用,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4、教学手段先进。课程组已完成了《航海学网络课程多媒体建设研究》的教研项目。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学课件。完成了课程教学的录像工作,具备网上教学、辅导和答疑的条件。 5、教学研究项目丰富。围绕《航海学》课程建设,申报了相应的教研项目。2003年申报了校立项项目《航海学》网络课程建设研究;2004年《航海专业评估教学研究》、2005年《基于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的航海教学和质量评估研究》。其中《航海专业评估教学法研究》获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武汉理工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由于教研项目的支撑,《航海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 6、实验设备先进、国内一流。依托武汉理工大学的优势和交通部对航海类专业的支持,近几年实验教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特别是全任务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综合智能导航设备及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软件及硬件设备等项目的建设和使用,使航海实践教学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并拥有校、院、系三级航海图书资料馆、室。 5、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航海学》课程主讲教师均持有双证(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级船员适任证书),其中4人持有船长适任证书,具有多年的航海资历和丰富的航海经验,为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任课教师有多年的海上资历,学生在上《航海学》课程前已进行了海上实习,对海上航行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讲授中,结合教师的实际体会,理论联系实际,形象、生动、有趣、易懂。 2、教学方法多样灵活。运用典型案例教学,采用“启发式”、“协作讨论式”、“发现式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良好。以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充分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变传统的课堂讲授式为启发引导式,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化,以讲引导思维,以讲激发感情,并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变学生的“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是在现代化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学方法的有效改进。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后,促使了教学方法向综合化方向的发展,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创造了多层次的教学需求,课程教学生动、丰富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4、结合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是在国内一流的全任务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上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感受逼真到海上航行环境,动手能力大大提高。

课程通知 >>更多
  • 第二篇在线自测开放 2020-03-23
  • 第一次课前测验 2020-02-23
  • 网络自测通知 2019-04-23
  • 课程注册通知 2018-03-06
  • 第一篇自测通知 2017-03-22
  • 2017航海学第一次测试上线 2017-02-27
最新动态
  • 徐言民发布了新的话题航迹绘算例题
  • 徐言民发布了新的测试第一篇复习测试
  • 徐言民发布了新的作业第一、第二篇思维导图
  • 徐言民发布了新的话题请把需要讲解的题目发到这儿
  • 徐言民发布了新的通知公告第二篇在线自测开放
  • 徐言民发布了新的话题这儿是学习讨论的好地方
  • 徐言民发布了新的通知公告第一次课前测验
  • 徐言民发布了新的通知公告网络自测通知
  • 徐言民发布了新的通知公告课程注册通知
  • 徐言民发布了新的通知公告第一篇自测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