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 1, 课程名称 流体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类) 2,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3, 理论教学学时 58学时 4, 实验教学学时 6学时 5, 课程主要内容和教学体系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流体静力学、流体运动学、理想流体动力学、旋涡理论、势流理论、波浪理论、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相似理论、粘性流体的一元流动、边界层理论、机翼理论。 1) 本门课程理论性很强,物理概念抽象,需要具备很好的高等数学知识和一般力学知识。本科程是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中的省品牌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多门后续课程如船舶静力学、船舶阻力、船舶推进等课程的先修课程。流体力学理论教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与船舶与海洋工程有关的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将来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 遵循流体力学本身的特点和系统, 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船舶与海洋工程的专业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创新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授课,在讲授基本理论和相关概念的同时,插入精选的具有时空感的流动显示视频资料讲解,有助于学生理解有关难以理解的流动概念;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的方式将有关概念以有趣的提问抛出,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完成理论教学。某些复杂方程的推导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演算、推导能力。 同时配套教材自编了流体力学课外自学指导书,建立了网上视频资料库,网上作业练习,网上模拟测试系统,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利条件。 3)实验课实行三个层次实验(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建立了实验教学新的成绩评价体系,即实行三级考核制度(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实验考核),根据不同实验项目的特点,细化成绩评定指标便于操作,提高了成绩评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开展各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接触工程实际,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实行开放性实验教学,法定工作时间内实验室开放,学生随时可以到实验室作实验,同时有值班教师指导实验,排除实验中的关故障。 4)建立试卷库,实行考教分离,建立统一的成绩评价体系。 6, 课程地位   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又是建设中的省品牌专业,本科毕业生供不应求,连续几年就业率近100% ,研究生生源充足。流体力学作为船舶与海洋工程类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课,是多门后续课程如船舶静力学、船舶阻力、船舶推进等课程的先修课程,而且也是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基础课程。因而流体力学应该成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重要的支撑课程和核心课程,必须把学生能力培养放在首位,适应宽口径、具有创新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课程通知 >>更多
  • 交作业 2010-12-06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