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地理信息系统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一种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与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它在最近30多年来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普及,并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评估、区域发展规划、公共设施管理、交通安全等领域,成为一个跨学科、多方向的研究领域。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原理及应用课程自2000年前后在我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和资源环境与区域规划管理专业开设,98年国家专业目录调整,新设立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我校于2000年开始招生。我校已有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环境工程、采矿工程、土木工程等多个专业开设GIS相关课程。其中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开课时间较早,已超过10年时间。 GIS课程教师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2000)成立之后,主要以区域规划与管理系为主承担,老师主要以矿山测量、地理学、地质学专业教师为主。其中袁艳斌、崔巍教授、俞艳、尹章才副教授此课程已近10年的时间。 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初步掌握应用1-2种GIS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对于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方法,提高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具有决定作用,对于学生的ArcGIS和mapgis实践动手能力具有指导意义,是后续GIS相关专业课程的前修课程,意义重大。 课程的主要指导思想: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它对于学生的地理科学及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基础要求比较高。同时,地理信息系统目前发展非常迅速,应用越来越广泛,因而尽管本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其内容的更新速度确实非常迅速的。结合这些特点,基于课程目的和课程定位,本课程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是:(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一门本科生的空间信息技术入门课程,对相关的基础概念、基础知识及基本原理需要进行充分、翔实的讲解,使学生牢固的予以掌握。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引用大量应用实例;本课程还设置了专门的实习课,并安排了长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的教授担任实习课教师,布置了具体的实习作业,以使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应用系统的使用和操作,并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2)、坚持基础理论讲授与最新进展介绍相结合。本课程讲授GIS完整的理论体系与框架,以便为学生的后续学习研究打好基础。同时,考虑到学科的快速发展,在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出现的GIS发展趋势的介绍,以使学生对学科的最前沿发展有所了解、有所掌握。(3)、坚持个性化教育的原则。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交叉学科,需要的专业背景知识较多,包括地理科学、信息科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同时其应用方向又非常广泛。针对这个特点,我们自编课程和实验教学英文讲义,编制中设计矿山开采、环境污染和土地评价等元素。(4)、积极运用新型的教学手段。本课程积极采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新型教学手段,以提高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由于地理信息系统本身就是软件系统,因而课堂教学讲授中还采用了现场操作、现场演示的教学方法,并大力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操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并采用双语讲授,加强学生快速学习国外理论和软件技术的英文理解能力。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以及配套的GPS原理、遥感原理及应用、资源环境信息系统课程均属于武汉理工大学精品课程,持续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1)作为专业主干课程,推动了地理学科的申报和建设;2)提高了武汉理工大学相关专业(地理信息系统、采矿、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的空间信息处理技术方面课程教学质量;3)学生培养的质量在全校名列前茅,并得到中科院、南京大学等院所和用人单位的赞扬。

课程通知 >>更多
  • 2010-2011第二学期考试通知 2011-06-14
  • 如何获取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数据 2011-05-31
  • 实验报告要求 2011-05-16
  • 实验课安排 2011-05-16
  • 教材及参考书 2011-04-26
  • 课程要求 2011-04-26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