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能力、交通量与服务水平等的概念及相互间的关系

——以高速公路为例

1、基本通行能力

基本通行能力道路和交通都处于理想条件下,由技术性能相同的一种标准车,以最小的车头间距连续行驶的理想交通流,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断面的最大车辆数,又称理论通行能力一般指在一定时间段(取15min1h)和理想的道路、交通及管制条件下,一条车道的一个断面所容许通过的最大持续交通流,为四级服务水平上半部的最大交通量

1 高速公路基本通行能力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基本通行能力(pcu/h/ln

2200

2100

2000

注:摘自长安大学的《道路通行能力分析》第3651页,《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第45页(未自编页码,以PDF文本页码计,下同),《公路路线设计规划(JTG D20-20067页。

2、设计通行能力

设计通行能力即用来作为道路规划和设计标准而要求道路承担的通行能力。高速公路每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二级服务水平下的最大服务交通量。

2 高速公路设计通行能力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基本通行能力(pcu/h/ln

2200

2100

2000

设计通行能力(pcu/h/ln

1600

1400

1200

注:摘自《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第46《公路路线设计规划(JTG D20-200610页。

3、服务交通量

服务交通量是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管制条件下,保持规定的服务水平时,道路某一断面或均匀路段在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最大小时交通量。

3 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分级(A

注:摘自《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第45页,《公路路线设计规划(JTG D20-20067页。

3 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分级(B

注:摘自《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第45页,《公路路线设计规划(JTG D20-20067页。

4、服务水平V/C

服务水平V/C,即最大服务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之比)是指道路使用者根据交通状态,从行车速度、舒适、方便、经济和安全等方面所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服务水平的实质是描述车流之间的运行条件及其驾驶员和旅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一般分为四级,具体参数指标见表3

5年平均日交通量(适应交通量)

高速公路按单向单车道的设计小时交通量考虑,为与我国一直沿用的适应交通量指标相衔接,仍沿用高速公路的年平均日交通量指标,计算公式为:

4 高速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注:摘自《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第4849

6、设计小时交通量

注:摘自长安大学的《道路通行能力分析》第48

5 各地区的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

注:摘自《公路路线设计规划(JTG D20-20069页。

7、实际通行交通量

6 高速公路行车道宽度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7 侧向净空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注:摘自长安大学的《道路通行能力分析》第5152

 

8 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分析车辆折算系数

注:摘自《公路路线设计规划(JTG D20-2006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