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课程名称: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
实验项目名称 | 拉曼光谱晶体结构分析 | 实验成绩 |
| ||
实验者 |
| 专业班级 |
| 组别 |
|
同组者 |
| 实验日期 |
| ||
一丶实验目的 1.掌握拉曼光谱仪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拉曼光谱测定材料结构的原理。 2. 用拉曼光谱仪测定两份TiO2样品的晶体结构类型,并将样品图谱与TiO2 的金红石(rutile)和锐钛矿(anatase)两种结构的标准图谱进行比对,确定样品的结构类型。 二、实验原理 喇曼光谱是一种散射光谱,它是 1928 年印度物理学家 C. V. Raman 发现的。拉曼光谱是研究分子振动的一种光谱方法,它的原理和机制都与红外光谱不同, 但它们提供的结构信息是类似的,都是关于分子内部各种简正振动频率及有关振动能级的情况,从而可以用来鉴定分子中存在的官能团。分子偶极矩变化是红外光谱产生的原因,而拉曼光谱是分子极化率变化诱导的,它的谱线强度取决于相应的简正振动过程中极化率的变化的大小。由于拉曼光谱对振动基团极化率的变化敏感,所以喇曼光谱对于研究物质的骨架特征最为有效。一般对称振动会出现显著的喇曼谱带。在分子结构分析中,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是相互补充的。例如:电荷分布中心对称的键,如 C-C、N=N、S-S 等,红外吸收很弱,而拉曼散射却很强,因此,一些在红外光谱仪无法检测的信息在拉曼光谱能很好地表现出来。 图22-1给出了散射效应的示意图。当一束频率为ν0的激光入射到材料上时,绝大部分光子可以透过或者吸收。大约有0.1%的光子与样品分子发生碰撞后向各个方向散射。碰撞的过程有两个:(1)弹性散射-瑞利散射;(2)非弹性散射-喇曼散射。处于基态的分子,被激发到高能级上,获得Stock线;处于激发态上的分子,回到基态时,获得anti-Stock线。由于处于基态的分子的数目远远大于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数目,所以Stock线的强度anti-Stock线要强得多。瑞利散射和喇曼散射都是低效率过程。瑞利散射只有入射光强度的 10-3,而喇曼散射则只有10-6,所以只有强度足够大的光才能激发出满意的喇曼光谱。
ν0 +ΔE h/ ν0 ν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