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93

 

得分:29一、

  1. 假设复句与条件复句辨别。5①句中“要是有……去争去夺”为假设关系中的一致关系。②句中“不管乐满仓……都不会干涉”为无条件复句。由于假设和条件都有不确定性,所以学习时如果关联词不明显可能会导致混淆二者。假设复句各分句之间表假设因果关系,它的正句是在假设实现的情况下产生的结果,而条件复句各分句之间表条件因果关系,它的正句是在偏句提出的条件的情况下一定会产生的结果。研究它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者。10
  2. 词的色彩义。5词具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①句中“咋”“撂”“疯”“不要命”和②句中“猪”“狗”的词都有口语色彩,使段落较通俗、自然;都有形象色彩,使表达更具有画面感、更形象鲜明;“疯”“猪”“狗”“不要命”还具有贬义,①句显示了爱杜对来者不屑的态度,②句强调了乐小勇真心希望给父亲找老伴的想法。研究色彩义有利于我们正确利用词语,塑造事物形象及表达思想感情。9

得分:30二、

盼望着,盼望着反复,表达了人们急切期盼春天到来的心情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拟人,将春天临近的画面拟人化,使其更加生动6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拟人,巧妙地描绘了万物复苏的画面,使其更加生动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排比和拟人,将万物复苏的景象描写得更细致,且有由低至高的层次感;同时“太阳”更具可爱活泼感8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拟人,“钻”字表现了小草的无限活力与生机勃勃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反复,描绘了春草丛生、春色满园的画面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排比,将人物描写更细致,表达出人们自由自在享受春色的喜悦之情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对偶,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展示了舒适惬意而温柔的春天8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我,我不,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回环和拟人,使语句整齐匀称,表现了树、花的数量之多,描写了花朵迫不及待绽放、争奇斗艳的景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和排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红、粉、白花的形态,给人丰富的想象,增强了文章气势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拟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蜜蜂成群结队活跃的勃勃生机画面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比喻和拟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花朵之艳丽、俏皮与可爱(朱自清《春》)8

(注:回环为蓝色 反复为棕色 拟人为红色 比喻为绿色 排比为灰色 对偶为紫色

三、       得分:34                       

动词作状语的特殊现象

在现代汉语的运用中,状语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一般主要充当状语的词类是副词,其次为形容词。但其实状语并不是只能由副词和形容词充当,在一些情况下,动词也可以充当状语。本文主要分析如何辨别动词是否做状语、动词作状语的结构。

状中式结构常常有“地”“着”等标志性的词,可一旦失去了标志往往容易与连动式结构混淆,所以我们首先要对动词作状语有一个清晰的判断。不仅现代汉语中有这两个结构,古代汉语中也有所体现。高中学习古文时,我们常会对“而”字究竟是表修饰还是表顺承而感到困惑,其实这本质上也是对状中式与连动式的区分。例如“窥镜而自视”“温故而知新前者的“而”是表示修饰,后者的“而”则是表示顺承。因为前者是表示“窥镜”“自视”两个动作同时发生并且重心在“自视”,“窥镜”表示“自视”的方式,所以是作状语起到修饰作用。“温故”“知新”两个动作是连续发生而不是同时发生,它们有先后顺序,所以“而”表顺承。现代汉语中也如此,我们可以说“我去玩”,但并不能说“我去着玩”。因此在区分状中式和连动式时,我们可以首先寻找“着”“地”等标志性助词,然后分析动作之间的关系是否表修饰、是否有时间的先后顺序。

动词作状语的结构可分为两种:一是“V+/+V”,二是“V+V”。

结构一可以由部分表示行为、动作、生理或精神状态的动词及重叠式动词构成。部分表示动作的动词能够组成的主要是“V++V”式,例如“说、笑、走、跑、跳、看”等,可组句为“他说着离开了”“她笑着打闹”“我跑着唱歌”等。部分表示动作的动词可以组成“V++V”也可组成“V++V”式,可组句为“我敲打着听声音”“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参赛者轮流地登场”。部分生理状态动词如“醒、饿、困”等可组句为“他醒着/饿着/困着说”。部分AABB重叠式作状语的例句有“他们两个人说说笑笑地走进了教室”“他推推搡搡地把犯人带了进来”“他们一伙人游游逛逛地来到了一条热闹的大街上”。

结构二可以由能愿动词、部分心理活动动词、部分“VV去”式动词、表动作行为的动词构成。能愿动词如“能、可以、应该、应当、愿意”可组句为“没有人能够胁迫我们”“知识能够充实人们空虚的灵魂”“热情和欲望可以突破一切难关”“我们应该爱护公共财产”。部分心理活动动词如“爱、恨、害怕、希望、喜欢”等可组句为“他们爱打篮球”“我希望躺在向日葵上”。部分作状语构成VV去式的动词可组成“跳来跳去”“跑来跑去”“飞来飞去”“走来走去”等词。表动作行为的动词作状语的短语例子有“联合开发”“公开宣布”。

通过分析以上动词作状语的结构可归纳出以下特点:1.除状态动词是在词句中作描写性状语表精神、心里和生理状态外,其它所提到的动词是在词句中作限制性状语且主要表示方式、手段。2.能够充当状语的动词为能愿动词、状态动词、动作行为动词。3.在“V++V”的结构中,动词必须为持续性动作动词即表示动作是可以持续、可以反复进行的词。因为非持续性动作动词往往一发即逝,其后不能用“着”。4.ABAB重叠式的动词作状语结构较少见,AABB式和ABAC式较多。

现代汉语语法不依赖于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主要借助于语序、虚词等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在动词作状语的“V+/+V”结构中,“着”“地”都是虚词,它们是大多情况下是作状语的标志,所以可以看出虚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的作用。最常见的作状语的词主要为副词和形容词,但通过分析,也存在部分的动词作状语,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汉语词类跟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它往往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