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93

得分:29一、

1.夸张辞格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5

在这段话中,作者用“疯了”“不要命了”来形容“人们”争抢香烟时的疯狂之态,突出了“人们”贪婪的形象特征。“人们”争抢爱社撂过来的香烟时,当然不可能真的疯了或不要命了,这显然是作者对“人们”你争我夺的丑态进行了夸张。由此可见,夸张辞格有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在汉语修辞中,夸张辞格的运用十分广泛,研究好夸张辞格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运用夸张辞格。10

2.使用百家姓、家畜名称等表泛指5

文中写道“刘凤琴或者李凤琴张凤琴乃至猪凤琴狗凤琴”,并不是真正存在“李”“张”“猪”“狗”凤琴,而是作者使用百家姓和家畜名称来表示任何人。汉语中常常用各类词语来表泛指,如东南西北,赵钱孙李,家禽家畜,各种颜色等,但有些类别的词组却不能表泛指。文中可以说“猪凤琴“”狗凤琴“,但却不能说”纸凤琴“”笔凤琴“。那么,什么类别的词才可以表示泛指,值得研究。9

 

得分:30二、

1.声音的锤炼

①叠音词的使用。文中多次运用如“欣欣然”、“嫩嫩的”、“绿绿的”等叠音词描写事物。

②音节整齐匀称。如“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句中的动词“来”和“近”皆为单音节。

这就使文章语言富有节奏性,声情并茂,朗朗上口。6

2.意义的锤炼

①语言具有口语色彩。大量使用如“打两个滚”、“赶趟儿”、“眨呀眨的”等口语词,使得整篇文章如同孩子在赞美春天,生动活泼,充满活力,洋溢着春天的气息。

②感情色彩鲜明。大量使用如“欣欣然”“朗润”等褒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③形象色彩鲜明。如“风轻悄悄的”中的“轻悄悄”一词,把春风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3.句式的选择

①长短结合,以短句为主,简洁明快、活泼有力

②正散兼行,其中散句较多。8分

4.辞格的运用

选文中运用了大量辞格,如比拟、比喻、排比、对偶、反复等,其中比拟辞格使用得尤为出彩。并且灵活将各种辞格进行连用、兼用与套用,使表达丰富多彩,生动有力。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将反复和拟人连用,“盼望着,盼望着“体现了人们期盼春天来临的急切之情。而”春天的脚步“使人们感受到了春天真真切切的要来临了。8分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排比中套用了拟人。三个“起来了“增强了语势,使句子富有节奏感。同时”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赋予太阳以人的动感,形象生动地突出了太阳的特征,使人感受到太阳的温暖。整句话生动地写明春天到来时自然界事物发生的变化,体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整句话既有辞格的兼用又有连用。其中,“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兼用了回环和拟人。同时,“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又是拟人。灵活运用回环和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各种果树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的热闹景象。8分

 

得分:34三、            

浅谈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

 

    口语是人们在口头交流时使用的语言,而书面语是人们在书写和阅读文章时所使用的语言。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会发现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差异。下面,我将从用词和句子构造两个方面来谈谈我观察到的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

 

一、用词的差异

(一)音节对比

我们知道,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远多于单音节词。但我发现,在日常使用时,口语中单音节词的使用频率比书面语高得多,书面语中的很多双音节词在口语中都可以用单音节词代替。例如:口语中只需“管”字就能代替“管理”“管辖”“管教”等双音节词

(二)词类对比

口语中代词的使用频率高于书面语,且存在大量语气词叹词和拟声词口头交流时,“这“、”那“等代词使用的频率很高,并且我们常使用大量口语类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例如:“走吧“”哎呀“”干嘛呢“。

二、句子构造的差异

(一)句子长度和复杂程度

口语句子较短, 句子结构也较简单, 而书面语句子较长, 句子结构也相对复杂。口语是说话者之间的交谈,存在对话的对象,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尽量采用容易理结构相对简单的短句子。书面语不受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 并且没有特定的对象为了能够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思,书面语比口语句子结构长且复杂。

(二)口语中倒装句较多

口语的灵活性和可变性较强,因此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常常会使用倒装句以更好地传递某种信息,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如:“来了吗, 大家?“”真是好笑, 这个人!

(三)口语省略较多

口语中省略句较多, 而书面语存在省略较少。因为口语存在特定的谈话场,很多时候简短的语句结合说话者说话时的举止、神情、音调,就能表达出说话者的意思,即使省略一部分内容也不会产生歧义,妨碍沟通。如:我们单单说 “真漂亮。”显然会使人一头雾水。但如果我们指着一束玫瑰说道“真漂亮”,意思就很明了了。

 

三、结语

以上是我观察发现的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用词和句子构造上的几点差异。口语是我们日常交流时使用的语言,与书面语的词汇、语法等之间存在的差异,很可能会让留学生产生困惑。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充分了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在以后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更好地培养留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