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视频
课程简介

“要想富,先修路”生动反映了改革开放后道路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支撑作用。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道路就是流淌的音符,道路设计对区域经济贯通,城市规模布局走向,居民的出行质量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课程《道路勘测设计》就是讲授如何科学地进行选择、设计道路。 《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交通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课程理论课共64学时,4.0学分,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课程野外勘测实习和设计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实习2.5周2.5学分、设计1周1学分。课程主要讲述汽车行驶性能与道路线形各个几何元素的关系,以保证在设计速度、设计交通量以及地形和其它自然条件下,行车安全、快速、经济、旅客舒适以及路容美观,涉及人、车、路、环境的相互关系。本课程除与《测量学》、《工程地质》、《桥涵水文》以及《汽车理论》等专业基础课有关外,还与《路基路面工程》和《桥梁工程》等众多专业课程有关。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理论教学、课程设计、勘测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具有道路路线平、纵、横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程序、内业、外业工作内容和方法,以及公路CAD、公路路线设计软件的使用,能够完整提交道路路线施工图的设计成果,即从选线(纸上、实地)、定线(纬地平面设计)、实地放线(全站仪、GPS)、纵横断面测量(全站仪、水准仪等)、纬地内业设计(纵断面、横断面设计及路基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等)、图表输出(按设计规范和标准、施工图要求格式出图表)、设计说明书撰写等,具备编制道路勘测设计文件资料的能力。 伴随专业的发展,本课程培养计划和方案也随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建设不断调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表明,我校交通运输工程为B+级,名列前茅,这对专业课程教学以及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 本课程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牢固掌握道路线形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路线与交叉勘测的内业、外业工作内容和方法;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程序和公路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的编制;熟悉公路选线、定线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掌握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的基本设计方法和步骤,能进行一般的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设计。能够较熟练地利用计算机解决工程计算和设计问题;能较熟练地运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勘测规范和路线设计规范,从事道路勘测设计工作,并具有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道路工程,特别是几何线形设计方面常见实际问题的能力。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已成功组建了一支年龄、职称和学缘结构合理、岗位职能明确、教学效果优良的师资队伍。课程组老师已从事道路勘测设计方面的教学、科研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教材作为课程教学的指南,选好用好至关重要。本课程先后选用何景华、张雨化、杨少伟、许金良教授等主编教材《公路勘测设计》、《道路勘测设计》(第2版、第3版、第4版、第5版),该教材2006年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007年获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至2015年,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和我校教学实际,课程组老师在参考已有教材和结合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先后编写了《路线设计》讲义和出版了《道路路线设计》教材(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21年)。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了与之配套的参考教材,主要有:杨少伟主编的《道路立体交叉规划与设计》,赵一飞、杨少伟等编著的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高速公路设计》,潘兵宏、张驰编著的《公路路线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实例》,雒应、许娅娅主编的《公路测设新技术》等。 实践性教学是加强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野外勘测实习和课程设计。在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中,《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特别重视勘测场地地形地貌的适宜性,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境建设。现有场地适宜(丘陵地形、通视良好)、设施齐全(住宿、餐厅、工作、娱乐)、环境优美的武汉市江夏区梁子湖风景区管委会远景村公路勘测校级实习基地;交通学院实验中心配置有GPS、系列全站仪、电子水准仪等先进勘测仪器设备;实习分小组进行,每组轮流完成1.2km的路线选线、定线、纵横断面测量和带状地形图测绘。在课程设计环节,原始资料选用各小组野外实习数据,或模拟设计既有项目(结合设计院或老师科研项目);勘测和设计软件,主要与国内流行的道路勘测与设计软件公司联系如南方测绘公司CASS软件、bently公司、纬地公司等。总之,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硬件和软件条件。 教学团队重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研究与改革,注重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凝练,同时申报并完成了多项教研、教改项目,发表多篇教学论文,探究课程内容的优化和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多样性。讲授时,主要采取:(1)线上线下相结合,即学生先利用平台做好讲课内容预习,针对预习和平台资源上不懂问题,写好“读书笔记”,在“答疑讨论”中提出疑问,或课上提出,老师和同学都可作答。(2)采用理论学习与单元测试同步、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知识模块与综合设计训练紧密衔接、工程图纸临摹与课外讲座或学术报告相结合等教学方法,运用了传统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现场结合实物和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良好。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2018年、2019年相继通过校级在线开放课程验收和本科教学团队申报;2023年通过了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评审(线上线下混合类)。课程的教学资源,按照网络资源共享课要求全部上网,可供学生进行在线阅读和下载、网上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交流,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包括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基本资源除包括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习题库、指导书、图片库和网上答疑等外,还设有课程讨论区(实时互动)、试题(卷)库区、在线随机组卷(题)进行测试及网上提交作业等;同时,还设有课程通知等。拓展资源主要开拓学生视野,工程案例分析较多,偏重工程方案的设计;还有介绍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的使用以及推荐兄弟院校的精品课程网站。 本课程特色之处:(1)课程教学适当融入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堂面授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以及世界影响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安全生产意识、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怀等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和民族自豪感。(2)本课程融进了国际化“元素”。本专业有卓越工程师班和校企联合培养海外工程师班(中交一公局),这是适应新工科形式下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办学思想改革的发展趋势。整合校企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校企联合办学优势,探究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结构体系、以及寻求适合新形势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更好推进创新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前,在教学环节设计中,一是有部分知识点(或讲座)邀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讲授,让“工程实例进课堂、工程师上讲台”的模式,做到了紧扣专业发展动态,灌输新的勘测与设计理念,与时俱进,提升了学生专业热情和学习兴趣;二是年轻老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一学期或一学年。如此教学环节,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使理论和实际较好的结合。(3)融进了“创新、创业”大赛。以本课程为理论基础,学生交通科技创新创业能力突出。全国“创青春”创业大赛、“挑战杯”、“交通科技大赛”等各种奖励名列同类高校前茅。(4)建设了本课程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围绕“双一流”建设,进一步优化传统的教学资料,包括教材、实践指导书、参考文献等;建设数字化、平台化、网络化的教学同步材料,包括课程答疑讨论、电子教案、试卷库、单元测试等;制作、收集大量道路现场图片、设计案例、视频资料等。(5)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模式。如: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多种实践教学模式,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增加课程的吸引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6)坚持教学研讨和交流。课程组十分重视课程教学研讨,了解行业对课程教学的要求及兄弟院校的教学动态,积极参加每两年一届的全国《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研讨会。(7)本课程有武汉理工大学校级实习基地(武汉市江夏区梁子湖风景区管委会远景村),基地风景怡人,地形属丘陵,有蜿蜒乡村道路和零散的村寨,是理想的公路勘测实习场地。(8)课程教学团队教师学科门类齐全、团队成员研究方向交叉。(下图为道路勘测实习路线图和住地) 参考资料: 教材:《道路路线设计》,王红、张航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21. 参考书: (1)《道路勘测设计》(第6版).张驰等.人民交通出版社.2023.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014. (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2. (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2017. (5)《A policy on Geometric Design of Highways and Streets》,AASHTO,2011. (6)《道路线形与环境设计》.汉斯.洛伦茨[德].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 (7)《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主编:方守恩,陈雨人,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2021.08. 视频见“播课单元”

您没有权限访问该栏目!